特征:
症状病鹿食欲减退或废绝,精神沉郁,离群独卧。回视腹部,腹痛不安,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,腹围增大,腹泻便血。初期体温升高为40.5℃~41.0℃,后期下降。濒死前呈现角弓反张,最后昏迷死亡,病程1~2天。有的看不出症状就已死亡。
剖检一般营养良好,腹围明显增大,皮下有出血样胶样浸润,有多量的胸水、腹水,呈暗红色。真胃黏膜出血,有的黏膜脱落,小肠原发性出血,呈血肠样,大肠内容物呈黑色、有恶臭。肺水肿、出血,肝肿大、质脆,肾肿大、质软,脾肿大、出血。
诊断根据膘情好的鹿易发病,有饲料酸败、突然更换饲料等诱因存在,发病突然,死亡快,小肠出血呈血肠样,可作出初步诊断。取肠内容物用离心机离心,取上清液给兔耳静脉注射1毫升,10分钟内兔死亡;实验室查出带荚膜的革兰氏阳性的大杆菌,可确诊。
流行特点
外源性传染是鹿采食了被该菌芽胞污染的饲料、饲草及饮水。内源性感染与应激有关,当饲料突然改变,尤其是食入大量富含蛋白质或冰冻的青嫩多汁饲料后,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免疫机能受到干扰和破坏,菌群失调,而该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,经吸收后引起发病。发病鹿多为膘情较好的,一般多于夏初秋末多发。
症状:病鹿食欲减退或废绝,精神沉郁,离群独卧。回视腹部,腹痛不安,口鼻流出泡沫样液体,腹围增大,腹泻便血。初期体温升高为40.5℃~41.0℃,后期下降。濒死前呈现角弓反张,最后昏迷死亡,病程1~2天。有的看不出症状就已死亡。
预防该病应从以下几方面下手:
1)鹿舍及运动场地面以砖铺为好,便于清扫、刷洗。
2)舍内应配置换气扇,加强通风。
3)保证饲料、饮水卫生。
4)圈内定期消毒。
5)引进鹿只时,要严格检疫,同时做好运输中的管理和清洁工作。
6)饲喂时,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品种,如改变应逐步进行。喂精饲料及青嫩富含蛋白质的粗饲料时不宜过量。
7)预防注射,可用鹿猝死病三联菌苗,每只4毫升,肌肉注射,每半年一次,效果良好。